关于县(区)审计机关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7 14:36:24


  

一、大数据审计的背景

        2014年审计署在全国反腐过程中提出了用大数据技术擦亮“反腐利剑”的观点。2018年3月19日,胡泽君审计长提出: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坚持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努力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要按照统一规划,两级部署,以用为本的要求,积极拓展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大数据”现成为近几年来各行各业最热门的话题。在与“大数据”相关的实践中,无一例外都受到人们的追捧,社会普遍认为是当今最有价值的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的课题,作为国家审计机关最基层的县(区)级审计机关,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审计工作量大面广,责任重大。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整个审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下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部门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保持对社会经济信息的灵敏感触、及时剖析、适时反应,是公共财政和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实现信息化、高科技化的内在要求,而大数据思维在审计领域的有效运用也成为时势所需。积极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在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今天,审计涉及的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容量正以几何级数不断增加,这些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不是通过预测和推理得到的,具有非常的大的价值。所以审计部门要保持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灵敏触感,并深度挖掘、充分运用所拥有的数据,这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这样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县(区)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机构逐步健全,软硬件投入加大,计算机审计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AO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批年轻计算机审计力量脱颖而出,相关信息化建设制度得以完善,科技强审工作的不断得到深化。

(一)机构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领导的年轻化、知识化,各级审计机关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大部分县区审计局成立了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兼任组长;争取了编制组建了信息化建设科室,抽调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有的还成立了审计信息化攻关小组,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化建设难题,集体攻关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机构得到完善。审计力量得到加强。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按照审计署二期工程统一规划,县区审计局将专线链路切换至电子政务外网,完成了新的IP路由和审计专网网站域名统一规划。审计专网基本建成,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互连互通。设置了独立的计算机机房,搭建AO联网审计系统所需的服务器及内部网络,审计人员配备了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且安装了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部分县区建设了财政、税务、社保数字化审计平台,可以根据审计人员的学习、研究方向分配各个服务器系统登录权限和数据库访问权限,以便审计人员在自己电脑上实现远程登录服务器、访问数据库,进行相关的数据访问和分析。实现了实时监控。

(三)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应用情况

       大数据背景下,县区审计机关加大了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步伐。根据省市对数据采集的相关要求,建立了县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地税征管、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责任、乡镇财政决算等多个行业审计数据库,民政、公安、人社、工商、扶贫等部门等都建设了自己的业务数据库。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来快速锁定疑点、定向排查,对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查实查透。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得到了的应用。审计计划纳入OA系统管理,在OA中建立和管理审计项目,及时上传现场审计资料到OA系统中,做到了立项依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范围重点等要素完整、内容规范;实现了年度审计项目网上管理,审计项目通过OA和AO交互。整个审计过程从项目计划到审计终结实现信息共享、协调融合,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推动了审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

(四)人才培养使用情况

       通过选派青年骨干参加中、省、市组织的计算机中级培训、计算机中级后续培训、系统管理员培训、信息系统审计技能等培训,一批年轻干部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个别县区还组织青年审计干部成立计算机攻关小组,一是在审前做好数据式审计准备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操作平台的基本情况,针对性地提出计算机审计思路,完成审计项目所需数据的采集转换、分析清理等工作;二是在审计实施阶段基本能提供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持与指导,对具备计算机审计的各类项目,进行数据归集和比对分析,有计划地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三是在审计项目完成后进行归纳总结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应用情况,加强了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经验积累。通过多渠道培养和锻炼青年骨干人才,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五)制度建设情况

       信息化相关制度办法逐步完善,部分县区制定完善了《计算机设备管理暂行办法》、《AO与OA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从计算机相关软硬件购置、使用,内外网管理、AO与OA系统使用,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确保计算机软硬件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保障计算机设备的安全运行。强化考核机制,注重责任落实,提升了审计实践中应用AO系统的水平和能力。有的县区还出台了《审计数据资料保密制度》、加强和规范了数据的管理,推动了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审计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四、县区审计机关信息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力因素方面 。审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掌握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的审计干部,但是客观地讲,基层审计机关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高,审计力量薄弱、业务技能不足、应用水平低等问题。

       1.认识不够,主动性差。县区审计机关由于工作人员较少,青年干部少之又少,年龄大的审计人员大多是审计业务骨干,他们对开展计算机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被审计单位资金量不大、账目不多,开展计算机审计程序过于繁杂,还存在能力不足风险。还不如直接手工审计速度快,加之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任务重、时间紧,没有时间开展计算机审计;另一方面对审计信息化的趋势认识不够,存在畏惧心理,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难学、难掌握。在开展实际审计业务时还是倾向于账簿手工审计,未形成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自觉性。即使开展计算机审计,很多时候也仅停留在财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层次上,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多限定在财务和固定资产等管理方面,未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信息系统给予充分的重视,无法对被审计单位在业务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情况作出审计评价。 2.审计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尤其在当前探索统一管理模式的阶段,还经常面临交叉审计和抽调人员的情况,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审计一线人员又基本上以会计、审计专业方面的人员为主,计算机专业人才少,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3.业务技能不足,实务操作不强。一是相关业务技能不足,加之缺少成熟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如何处理和利用跨多领域、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数据时,审计人员往往显示出缺少思路,无法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展有效地数据分析,也就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二是目前可供基层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分析的工具只有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数据库查询软件,这些工具往往只能实现一般性关系型查询分析,无法对纷繁复杂的大数据进行有效挖掘。三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存在技术瓶颈,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只能利用Excel、ACCESS、Oracle等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查询一些政策法规,计算机审计辅助层次较低,数据分析时习惯依靠传统数据库查询技术,在遇到大数据时,基层审计干部往往感到能力不够、无从下手,难以突破数据分析层次的难题。

(二)财、物因素方面 。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开展,基层审计机关人、财、物投入持续加大,但是仍然存在规划不统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1.要求不统一,规划不明确。在推进审计信息化时,审计系统未建立统一明确的规划,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在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往往受限于上级审计机关软硬件配置及网络建设要求的影响,致使基层审计机关往往无法拟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影响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建设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审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成本高也是制约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要开展有效的财政联网审计,区县一级审计部门对有关网络、平台等的投入动辄几十万元,平台建成后的维护费用也是不小的开支。由于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可用财力极其有限,分配给各部门的经费往往仅限于保正常运转,致使审计机关无力配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更无财力安排软件、平台的维护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化发展滞后。

 (三)数据因素方面 。经过各级审计机关多年的不懈努力,被审单位接受审计意识增强,配合程度得到提高。但是依然存在数据获取难、数据分析难的问题。

       1.工作协调难度较大,数据获取难。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大都具备了依法接受审计的意识,所以一般都能按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数据,但业务管理部门则不然,他们往往存在数据安全、管理权限等各种顾虑,所以取得业务数据也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涉及民政、公安、交管、工商、银行等多部门、多环节的大数据时,数据管理的权限各不相同,有的数据库设在市一级,有的设在省一级,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层级较低,在取得上述数据时,协调工作难度极大,也制约了计算机审计的深入推进。 2.数据复杂程度高,数据分析难。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专业性较强,部分数据还是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非标准化形式,基层审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的难度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审计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数据审计的效能。3.数据审计资源利用差。审计机关局域网与相关部门、乡镇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展联网审计。 

五、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面对目前的形势,基层审计机关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信息化建设事关审计  事业的生存发展,事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高,事关审计机关的能力建设,只有走科技强审之路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也才能有立足之地。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考核分值,将计算机审计的推广与应用作为一项硬指标落实到每个审计项目中,落实到每个审计干部身上,引入奖惩激励机制,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加快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

       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是控制和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基础。虽然基层审计机关出台了一些加强计算机审计的相关规定,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已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难于评价和判断实行计算机审计之后的审计效果,这对审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审计证据可靠性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在具体制定计算机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审计概念、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计算机审计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规范,使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要强化审计权威,扩大审计权限,赋予审计人员利用网络和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及接入、采集、存储、提炼审计对象所有数据等的权力。

(三)强化基层审计人员计算机学习培训

       要针对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需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系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审计人员计算机学习培训,采取经常培训、专项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二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年轻干部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业务骨干。三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省市审计机关在一些财务和业务数据成熟、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较好的审计项目上,抽调县(区)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审计干部一起参与审计,通过审计实践学习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为基层培训一批计算机审计的骨干力量,通过这些骨干带动其他干部,努力提升干部的计算机审计水平。 

(四)进一步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

        一是上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各级审计机关2015至2017年归集上报的电子数据,尽快建立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有效解决基层审计机关获取数据难的问题。二是对省市开发的审计分析平台,平台使用让基层共享,基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从上级审计机关建成平台提取,进行审计分析等操作。在有效利用审计资源的同时,提高基层审计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基层审计机关以通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建立规范的综合性审计数据库,包括满足制定审计计划需要的数据库,积累审计工作经验的数据库等。四是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财政、地税等审计上,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联网审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相关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推进基层审计机关在财政、地税专业审计的数据库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由单纯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相结合转变。

(五)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大数据背景下的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其涉及面广、软硬件要求都很高,政策性、系统性、技术性也很强。而县区审计机关信息化基础底子薄,人员基础差,思路不开阔,要实现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监督全覆盖,必须要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从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转变上认识计算机审计工作,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推进审计方法、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一是要转变观念,基层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在积极学习先进的数据审计工作理念的同时,要打破传统观念,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快机制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审计主推、IT企业参与的多点支撑联动机制,形成聚合效应。二是审计人员要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点滴数据,善于采集各相关方面的数据,从数据挖掘中发现问题和线索,做到用数据说话。三是上级审计机关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帮助,搭建相互间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审计信息化水平提升。

(六)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增强风险防御能力

       很多数据涉及国家机密,大数据下数据审计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被审计单位往往都有数据安全顾虑,不愿意配合审计部门,只有保障了数据的安全、保密,才能使被审计单位放心大胆的提供数据。因此,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数据保密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数据保密机制。二是要加强数据保护关键技术手段等建设,提高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技能,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三是建立可靠和安全的审计档案信息化平台,同时建立异地容灾机制,以便在发生各类灾害时保障数据不被丢失。




中普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