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4 9:49:0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这是中国审计发展史上第一次,其目的就是增强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随着审计事业的加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已成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大部署,既 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审计职业化是现代法治的条件和标志。在法治社会中,审计人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驶者,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从而满足特殊职业的岗位需求。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是查问题的能手和分析问题的高手,就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也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审计的需求。

     (二)实行审计职业化是增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型模式,独立性偏弱。审计机关隶属于本级人民政府,组织、认识、经费均依赖于当地政府,所以,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监督职能时,不得不考虑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各种错综敷在的关系,难以独立有效实施审计监督。另外,审计工作职责本就是“找毛病,挑问题”,必然会或多或少触及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审计人员面临遭遇语言攻击,甚至打击报复的危险。实行审计职业化,就是要通过建立审计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道德和职业保障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实行审计职业化是创新审计方式的必要条件。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适应审计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对审计关注度不的断提高,必须大力推进审计方式创新。特别是绩效审计、生态审计、联网审计等深,不仅需要在审计方式上勇于创新,而且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承担重任。审计署提出,坚持用数字化带动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积极推进联网跟踪审计,要实现上述目标,亟需一批具备职业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当前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弱化。随着审计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受到了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随之,审计任务也逐年加重,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增加了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审计数量增多,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成果也备受关注,审计队伍力量却未得到相应增强,人少事多,审计创新和转型还只是处于被动或应付的状态,导致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审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受编制和准入门槛的限制,专业人才引进较困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招录审计人员须具备审计相关专业知识,但在统一招考中,往往偏重于基层工作经历,对审计的专业知识、经验要求不高,经常造成好不容易招录一个,却发现并不适合审计工作的尴尬局面。同时,极少数审计人员经过长期的锻炼,仍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受制于人员编制问题,不可能将其淘汰或者调离,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存在“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尴尬局面,制约了基层审计队伍实现职业化的进程。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一方面薪酬待遇偏低,激励性不强。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大多执行公务员工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津补贴予以规范,对业绩突出的人员实行物质刺激的办法已不可能继续,吃大锅饭造成了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越多责任越大,风险越大,但酬薪不变,严重制约了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职级上升空间狭窄。在县级基层审计部门,部门内部提拔进班子困难,交流出去的也少,有的审计人员甚至工作一辈子连副科都无法解决,严重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极不利于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四)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完善,更多依赖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对审计人员强制性后续教育制度尚未建立,相应的审计职称、岗位和级别,应该进行怎样的后续教育管理,应该培训什么样的专业内容等,这些都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另外,基层审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三、加强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措施

      (一)多渠道充实专业审计力量。把公务员招录作为主渠道。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按照审计事业发展的需求,招考过程中可以加试审计专业知识的考试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招录一批会计审计类、计算机类、工程类、法律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的可持续发展。把人才引进作为辅助手段。受编制的控制,基层审计机关招录的公务员人数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基层审计机关可结合工作需要,着眼当地实际情况,引进一些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审计干部队伍中来。引入审计机关的人员,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还要具有3年以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历。同时,加强岗位交流和健全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到审计机关工作。

      (二)多举措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基层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要大力开展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综合采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法开展专题培训和审计业务经验交流,增强实效性;大力提倡审计干部通过网络加强自学,学习经济、计算机、农业、资源环境、法律、文秘等知识;要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通过自学取得国家认可学历的,将按层次给予奖励;推动落实师资培养制度、实务导师制度,努力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相关职称考试,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能够取得审计师资格或具备与审计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确保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力争使审计机关高层次、职业化人才人数得到提高。

      (三)多途径使用专业审计人员。基层审计机关要组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提高,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安排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参与本级审计项目,培养审计骨干,推动整体职业化水平。合理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之间关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年轻审计人员理论功底深的特点,加大对年轻审计人员的培养,更加重视锻炼,使他们经受实践考验,丰富审计经验,提升审计能力;要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积极开展“知识大比武”和理论研讨会等活动,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化基层审计队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这是中国审计发展史上第一次,其目的就是增强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随着审计事业的加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已成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大部署,既 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审计职业化是现代法治的条件和标志。在法治社会中,审计人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驶者,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从而满足特殊职业的岗位需求。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是查问题的能手和分析问题的高手,就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也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审计的需求。

     (二)实行审计职业化是增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型模式,独立性偏弱。审计机关隶属于本级人民政府,组织、认识、经费均依赖于当地政府,所以,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监督职能时,不得不考虑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各种错综敷在的关系,难以独立有效实施审计监督。另外,审计工作职责本就是“找毛病,挑问题”,必然会或多或少触及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审计人员面临遭遇语言攻击,甚至打击报复的危险。实行审计职业化,就是要通过建立审计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道德和职业保障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实行审计职业化是创新审计方式的必要条件。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适应审计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对审计关注度不的断提高,必须大力推进审计方式创新。特别是绩效审计、生态审计、联网审计等深,不仅需要在审计方式上勇于创新,而且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承担重任。审计署提出,坚持用数字化带动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积极推进联网跟踪审计,要实现上述目标,亟需一批具备职业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当前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弱化。随着审计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受到了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随之,审计任务也逐年加重,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增加了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审计数量增多,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成果也备受关注,审计队伍力量却未得到相应增强,人少事多,审计创新和转型还只是处于被动或应付的状态,导致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审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受编制和准入门槛的限制,专业人才引进较困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招录审计人员须具备审计相关专业知识,但在统一招考中,往往偏重于基层工作经历,对审计的专业知识、经验要求不高,经常造成好不容易招录一个,却发现并不适合审计工作的尴尬局面。同时,极少数审计人员经过长期的锻炼,仍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受制于人员编制问题,不可能将其淘汰或者调离,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存在“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尴尬局面,制约了基层审计队伍实现职业化的进程。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一方面薪酬待遇偏低,激励性不强。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大多执行公务员工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津补贴予以规范,对业绩突出的人员实行物质刺激的办法已不可能继续,吃大锅饭造成了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越多责任越大,风险越大,但酬薪不变,严重制约了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职级上升空间狭窄。在县级基层审计部门,部门内部提拔进班子困难,交流出去的也少,有的审计人员甚至工作一辈子连副科都无法解决,严重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极不利于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四)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完善,更多依赖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对审计人员强制性后续教育制度尚未建立,相应的审计职称、岗位和级别,应该进行怎样的后续教育管理,应该培训什么样的专业内容等,这些都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另外,基层审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三、加强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措施

      (一)多渠道充实专业审计力量。把公务员招录作为主渠道。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按照审计事业发展的需求,招考过程中可以加试审计专业知识的考试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招录一批会计审计类、计算机类、工程类、法律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的可持续发展。把人才引进作为辅助手段。受编制的控制,基层审计机关招录的公务员人数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基层审计机关可结合工作需要,着眼当地实际情况,引进一些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审计干部队伍中来。引入审计机关的人员,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还要具有3年以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历。同时,加强岗位交流和健全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到审计机关工作。

      (二)多举措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基层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要大力开展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综合采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法开展专题培训和审计业务经验交流,增强实效性;大力提倡审计干部通过网络加强自学,学习经济、计算机、农业、资源环境、法律、文秘等知识;要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通过自学取得国家认可学历的,将按层次给予奖励;推动落实师资培养制度、实务导师制度,努力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相关职称考试,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能够取得审计师资格或具备与审计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确保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力争使审计机关高层次、职业化人才人数得到提高。

      (三)多途径使用专业审计人员。基层审计机关要组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提高,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安排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参与本级审计项目,培养审计骨干,推动整体职业化水平。合理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之间关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年轻审计人员理论功底深的特点,加大对年轻审计人员的培养,更加重视锻炼,使他们经受实践考验,丰富审计经验,提升审计能力;要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积极开展“知识大比武”和理论研讨会等活动,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化基层审计队伍。

应审计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审计职业化是现代法治的条件和标志。在法治社会中,审计人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驶者,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从而满足特殊职业的岗位需求。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是查问题的能手和分析问题的高手,就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也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审计的需求。

     (二)实行审计职业化是增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型模式,独立性偏弱。审计机关隶属于本级人民政府,组织、认识、经费均依赖于当地政府,所以,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监督职能时,不得不考虑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各种错综敷在的关系,难以独立有效实施审计监督。另外,审计工作职责本就是“找毛病,挑问题”,必然会或多或少触及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审计人员面临遭遇语言攻击,甚至打击报复的危险。实行审计职业化,就是要通过建立审计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道德和职业保障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实行审计职业化是创新审计方式的必要条件。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适应审计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对审计关注度不的断提高,必须大力推进审计方式创新。特别是绩效审计、生态审计、联网审计等深,不仅需要在审计方式上勇于创新,而且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承担重任。审计署提出,坚持用数字化带动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积极推进联网跟踪审计,要实现上述目标,亟需一批具备职业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当前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弱化。随着审计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受到了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随之,审计任务也逐年加重,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增加了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审计数量增多,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成果也备受关注,审计队伍力量却未得到相应增强,人少事多,审计创新和转型还只是处于被动或应付的状态,导致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审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受编制和准入门槛的限制,专业人才引进较困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招录审计人员须具备审计相关专业知识,但在统一招考中,往往偏重于基层工作经历,对审计的专业知识、经验要求不高,经常造成好不容易招录一个,却发现并不适合审计工作的尴尬局面。同时,极少数审计人员经过长期的锻炼,仍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受制于人员编制问题,不可能将其淘汰或者调离,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存在“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尴尬局面,制约了基层审计队伍实现职业化的进程。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一方面薪酬待遇偏低,激励性不强。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大多执行公务员工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津补贴予以规范,对业绩突出的人员实行物质刺激的办法已不可能继续,吃大锅饭造成了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越多责任越大,风险越大,但酬薪不变,严重制约了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职级上升空间狭窄。在县级基层审计部门,部门内部提拔进班子困难,交流出去的也少,有的审计人员甚至工作一辈子连副科都无法解决,严重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极不利于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四)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完善,更多依赖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对审计人员强制性后续教育制度尚未建立,相应的审计职称、岗位和级别,应该进行怎样的后续教育管理,应该培训什么样的专业内容等,这些都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另外,基层审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三、加强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措施

      (一)多渠道充实专业审计力量。把公务员招录作为主渠道。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按照审计事业发展的需求,招考过程中可以加试审计专业知识的考试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招录一批会计审计类、计算机类、工程类、法律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的可持续发展。把人才引进作为辅助手段。受编制的控制,基层审计机关招录的公务员人数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基层审计机关可结合工作需要,着眼当地实际情况,引进一些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审计干部队伍中来。引入审计机关的人员,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还要具有3年以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历。同时,加强岗位交流和健全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到审计机关工作。

      (二)多举措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基层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要大力开展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综合采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法开展专题培训和审计业务经验交流,增强实效性;大力提倡审计干部通过网络加强自学,学习经济、计算机、农业、资源环境、法律、文秘等知识;要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通过自学取得国家认可学历的,将按层次给予奖励;推动落实师资培养制度、实务导师制度,努力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相关职称考试,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能够取得审计师资格或具备与审计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确保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力争使审计机关高层次、职业化人才人数得到提高。

      (三)多途径使用专业审计人员。基层审计机关要组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提高,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安排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参与本级审计项目,培养审计骨干,推动整体职业化水平。合理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之间关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年轻审计人员理论功底深的特点,加大对年轻审计人员的培养,更加重视锻炼,使他们经受实践考验,丰富审计经验,提升审计能力;要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积极开展“知识大比武”和理论研讨会等活动,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化基层审计队伍。



中普云集